朝彬娱乐网朝彬娱乐网

马达声声

原标题:马达声声

落日的马达声声余晖铺洒在海面上,宁静的马达声声军港微波荡漾。

见到一级军士长刘如军,马达声声不赖是马达声声在一个夏日的傍晚。他刚刚执行完演习保障任务靠岸,马达声声走出船舱的马达声声时候满身满脸都是黑乎乎的机油。他洗了洗脸和手,马达声声换上一套干净的马达声声迷彩服。匆匆吃过饭,马达声声他又随着船艇驶入了黑夜。马达声声

再次见到刘如军,马达声声他正蹲在甲板上进行水泵修理教学。马达声声他有点喘,马达声声头上渗出了汗水。马达声声如同长年服役的马达声声船艇一样,难免有些小毛病,他的心脏不太好,颈椎也不太好,看上去还有些“虚胖”。当年的他可是比武场上的“王者”。

2011年,全军船艇专业比武。刘如军遇到了他的老友,也是他的老对手。老友开玩笑说:“老刘,你一来我们都没有斗志了,干脆回家得了。”“哪里哪里,比武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大家都有机会。”话虽这么说,可刘如军内心还是有点忐忑,他就是奔着第一名来的,既然名声已经打出去了,不拿第一,不赖颜面上也过不去。比武开始,理论、体能他全部领先,却在装卸喷油器时出了状况,他装卸两遍仍然失败,一番检测后发现喷油器是有故障的,他便要求更换重做。考官左右为难,遗憾地对他说:“你的实力确实很强,但今天运气不好,规则不允许你重做一次。”那是他唯一一次从比武场上抱憾而归。

那次比武失利让刘如军意识到,军旅并非是一次短跑、一个第一,而是一次长跑、一场漫长的坚持。军旅的光荣和成长不在于某一个高光时刻,而是在看不见的地方洒下的汗水。

26年,谈到自己的兵龄,他笑着连说“没想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送走了一茬茬的兵,却把自己铆成了这块“铁疙瘩”上的一颗螺丝钉。这些年,经他手维修过的船艇装备达900多台,为部队节约维修经费数百万元。他连续十年担任机电兵“教头”,为船艇大队培养了大批机电骨干和专业能手。他个人先后荣立过三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获得过全军优秀士官科技人才奖,被上级表彰为“红旗船员标兵”,战友们都亲切地尊称他为“刘教授”。

机电系统是船艇的心脏。在船艇航行过程中,机电兵需要在机舱值班,密切观察机器运转情况。高温、高噪音、柴油味浓重的机舱里,空间和照明都极为有限,那是常人难以忍受的环境。轻型船艇抗风浪能力比不上海军大舰,一旦船艇遇到浪涌,乘员的难受程度倍增。有一次,船艇经过一处水深、涌大、流急的海域,年轻的战士全部晕了船,苦胆水都吐出来了,甚至连舱室都待不住,裹着被子躺在后甲板上。刘如军当时已经是十几年的“老船艇”了,他状态还不错,便代替了年轻的机电兵到机舱值班。

当时机舱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受浪涌影响,船体摇摆达到十几度,船艇马达偏偏又出现了故障,刘如军在高温下连续工作两个多小时,汗如雨下。等换好了马达,一次开机试车成功,他的迷彩服早就湿透了。

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给船艇“巡诊把脉”的“兵专家”,刘如军被官兵称为“教授”,并非浪得虚名。为船艇“看病”近20年,他练就了一身的绝活儿。船艇上很多型号的柴油机他都进行过多次拆卸安装,原理结构早就烂熟于心,判定故障时也游刃有余。

2016年,部队执行演习任务,按要求船艇要在10分钟内驶离码头,可就在这时船艇主机关键时候“趴窝”了。时间紧迫,上级通知刘如军马上“出诊”,他赶到现场,立刻钻入机舱,启动主机加速、减速,发现柴油机运转良好……到底是哪出了毛病?他侧耳倾听——声音沉闷,“肯定是燃油系统有问题!”他据此判定“病症”所在。果不其然,在高压油泵与驱动件的连接处,螺栓松动使供油定时错乱。从检查到排除故障,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2017年,大队有一台船艇辅机出现故障,被请来的厂家高工判了“死刑”。“一台辅机10多万,报废了太可惜!”刘如军不甘心,主动向大队领导请缨要修修看。他带领两名骨干查资料,对图纸,拆装、测试辅机的每个部件,在狭小的机舱里,身高1米80的刘如军蜷缩着身体,钻进密密麻麻的管路之间,在闷热而嘈杂的环境中,历经一个星期的攻关,最终排除了故障,救活了辅机。

在外人看来,刘如军排除船艇故障总是信手拈来、手到病除,其实,成功没有捷径。“机器故障有时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很多人就是解决不了,这需要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直觉灵感的融会贯通。”

大队里的老兵们几乎都知道刘如军的一桩趣事。刚结婚的时候,媳妇来队,正赶上船上机器出现故障,问题久攻不下,他的痴劲儿一下子上来了,晚上挑灯夜战查阅资料,白天钻进机舱反复摆弄机器,对着机器一坐就是大半天,简直像走火入魔。整整三天,船艇问题解决了,媳妇却不见了,原来是一气之下回老家了,还给他撂下一句话:“你跟机器过日子去吧!”多年后,每当想起这件事情,他呵呵一笑:“这机器也跟媳妇一样,要懂它、敬它、爱它,摸清它的脾气秉性,才能做到默契配合、亲密无间。”用战友们的话说,他还真是把机舱当做自己的家,一天不摸摸机器,不在机舱里逛逛,他心里就不踏实。

船艇需要细心照料,家庭也需要。2012年,刘如军已经满足转业条件,媳妇孩子都盼着他回去,他觉得也许到了告别的时候。然而船艇大队即将接领新装备,急缺机电高级技师,领导诚意挽留他。内心深处,他也舍不得他的船艇,思量再三,决定留下来。任职命令还未下达,他已经踏上了接装的征程。

到达厂家之后,他立即开始研究新船艇。他发现机器气缸垫处有漏油现象,伴有油泡出现,凭着多年经验判断这是气缸垫问题。是对厂家妥协、尽早完成接装任务,还是冒着判断失误的风险坚持己见?一连串的问号涌上刘如军的心头,这也是考验一名军人担当精神的时刻。

“不是气缸漏油,是排烟管处渗漏,机器出厂前经过严格的检验,绝对没有问题。”面对厂家斩钉截铁的结论,刘如军没说话,他反复观看故障视频,确定是气缸垫问题。在他的坚持下,主机总厂派工程师来把船艇机器拆开,依然没发现问题。但刘如军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始终没妥协,一直在分析研判故障原因,最后发现气缸垫有一处结合面非常窄,根本密封不住高温高压气体。这分明是垫片有缺陷。最后总厂把气缸垫全部换掉,问题迎刃而解。这时,主机厂工程师承认了设计上的疏忽,当即竖起了大拇指并由衷地说:“不得不服!”

技术过硬,敢于担当,十几年来,每一次接装,刘如军都是必不可少的带头人,担负着检查检验全船设备的性能及质量的重任。2019年,他又一次执行接装任务。“你们此次任务比以往更为艰巨,不仅要检查检验全船设备的性能及质量,还务必要把新船弄懂、摸透,在最短时间内让新船形成战斗力!”出发之前,大队领导反复叮嘱强调。

到达现场后,刘如军立即走进船舱,对全船的管路、缆线,一根根地熟悉、一米米地摸索,仔细查阅说明书、反复和工厂工程师沟通,总算做到了心中有数。他发现该船空调及取暖设备存在设计缺陷,便当即与船厂技术人员沟通,建议改装自动控制的送风机。然而,船厂技术人员研究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没办法,刘如军决定自己研究改装方案。船艇接回大队后,已经是11月份,寒冬将至,取暖问题愈发突出。刘如军对着图纸认真研究,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经过近30次的试验,在风机控制线路和温度控制器之间加装了4根控制线,实现了送风机自动启断,彻底解决了船艇冬季取暖的问题。

一茬茬的年轻士兵来到船上,刘如军这个老兵并不服老,还不断地更新提高着自己,并悉心传授帮带身边的年轻战友。

今年7月,一封来自船艇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表扬信飞到了这个船艇大队。“贵部制作的某教学系统已被我站采用,并用于相关专业士兵的教学训练中。该系统课程设计合理、内容全面、紧贴船艇、制作精良、运行稳定,受到校区专家的一致好评。”这是刘如军带着他的徒弟田轩轩利用业余时间研发出的一款仿真教学系统。田轩轩说,他做这个系统是因为老师刘如军对他下了“死命令”。

刘如军意识到,当前船艇装备更新升级较快,而船艇专业训练教材相对滞后,特别是机电这种操作性较强的工种,受场地和器材限制较多,新的训练需求越来越难以满足。说干就干,刘如军和另外一名机电技师韩学军负责审定内容和整体框架,田轩轩负责搜集素材、编写程序和动画制作。他们运用数学建模与三维动画技术对训练场景仿真模拟,实现了人机交互式训练。新的训练系统让水兵训练不再局限于集中式的大课堂,在航行过程中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训练,大大提高了分散条件下的训练效率。

从实战需求出发,为教而研、为战而研。刘如军似乎已经忘了,还有几年他就要退休了。但他没忘,培养人才是重中之重,不能让船艇人才断层。“现在的年轻战士心思活络,我最担心的就是他们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东西,希望能在退休之前把我会的东西都教给他们,希望他们都能超过我。”

春去秋来,在狭窄、潮湿的机舱里,刘如军常常躺着进、钻着出,背着凉、腰扭伤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也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常年的机器轰鸣声也对他的听力造成了损伤。“天天给机器看病,你自己一身病也不知道治一治。”听到妻子的抱怨,刘如军抬起手伸到她的鼻子下面:“你闻闻,我手上有什么味道?”妻子一脸疑惑:“啥味儿啊?”“海水的味道。”妻子一拳打在他身上:“我看你是魔怔了!”夫妻二人会心地相视一笑。

临别时,刘如军真诚地对笔者说出心里话:“看到船艇的‘心脏’跳动有力,我就感觉自己身上特轻松。你没听过马达声吧,那声音真是好听,我好像怎么都听不够似的……”(■顾丁丁  高丽媛)

赞(145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朝彬娱乐网 » 马达声声